形态描述
形态(据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,1980)
雄性成鸟:眼先及眼圈绒黑,具短而宽的白色眉纹,常被额羽掩盖;头侧、头颈两侧以及上体和翼上覆羽呈深蓝色,颊及耳羽黑蓝;两翅褐色,初级飞羽外翈较淡;尾羽黑褐;自颏至上腹及尾下覆羽亮锈黄色,胸和两胁浓暗,喉及腹中央浅淡,呈棕白色。
雌性成鸟:整个上体橄榄褐色;眉纹不显著;眼先及耳羽的轴纹淡色;颏、喉、胸及两胁锈黄,并沾褐色;腹中央及肛周近白;两翅及尾羽褐色,外缘沾棕。
虹膜黑褐色;嘴黑;脚暗褐(雄鸟)或淡褐色(雌鸟)。
据Aii等(1983),此鸟下体在雄鸟全为铁锈(ferruginous)色,在雌鸟则较浅淡,
腹部中央近白。 de Schauensee(1984)却以此鸟下体为赭色(0chraceous),雌淡赭,腹部中央近白。
量衡度(据昆明动物研究鸟类组,l980)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15 115 12 64 43 27
♀(1) 15 120 12 64 42 28
雄性成鸟:眼先及眼圈绒黑,具短而宽的白色眉纹,常被额羽掩盖;头侧、头颈两侧以及上体和翼上覆羽呈深蓝色,颊及耳羽黑蓝;两翅褐色,初级飞羽外翈较淡;尾羽黑褐;自颏至上腹及尾下覆羽亮锈黄色,胸和两胁浓暗,喉及腹中央浅淡,呈棕白色。
雌性成鸟:整个上体橄榄褐色;眉纹不显著;眼先及耳羽的轴纹淡色;颏、喉、胸及两胁锈黄,并沾褐色;腹中央及肛周近白;两翅及尾羽褐色,外缘沾棕。
虹膜黑褐色;嘴黑;脚暗褐(雄鸟)或淡褐色(雌鸟)。
据Aii等(1983),此鸟下体在雄鸟全为铁锈(ferruginous)色,在雌鸟则较浅淡,
腹部中央近白。 de Schauensee(1984)却以此鸟下体为赭色(0chraceous),雌淡赭,腹部中央近白。
量衡度(据昆明动物研究鸟类组,l980)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15 115 12 64 43 27
♀(1) 15 120 12 64 42 28
鉴别特征
生物学
生态两脚显然很长,适于地栖。见于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。喜单独在密林下木、灌木丛或竹丛间活动。鸣声悦耳。 5月23日采的雄鸟,睾丸膨大,约为4×7毫米(据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,1980)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